CREE、飞利浦等国际大厂被边缘化?中国LED企业有信心也有实力

2016年即将进入最后收尾阶段。从目前已经公布三季报的业绩情况来看,全球LED产业出现了中国与国外企业业绩分化的趋势。

在LED外延芯片环节,以三安光电、华灿光电为代表的中国企业业绩仍保持稳定增长;LED封装环节,以木林森、鸿利智汇、国星光电为代表的封装大厂,前三季度均呈现出增收增利的局面。

而在照明应用端,以阳光照明、佛山照明为代表的国内大厂,并没有受到市场竞争的影响,通过自动化产线导入、供应链和管理成本控制,在营收和净利方面都呈现双向增长趋势。

然而,对比之下,包括CREE飞利浦等国际大厂,则出现了营收、净利增长乏力,甚至是负增长的局面。

本季度尽管转亏为盈,但营收仍以两位数下滑,并宣布暂停一切外部并购活动。财务数据显示,与去年同期相比,营收年减16%至3.21亿美元。

飞利浦照明公布截至9月底季度业绩,季度净利润5,100万欧元(约4.34亿港元),按年跌30.1%。 报告期内销售跌5.4%至17.45亿欧元(约148.52亿港元),可比较销售则按年跌3.3%。

“相比科锐、飞利浦这样的国际大厂,中国LED上市公司业绩相对较好是因为国内企业正在逐渐占领市场,在技术、品质、品牌上已经达到中高端市场要求。”在兆驰股份副董事长全劲松看来,中国企业的成本控制能力更强。

多重因素导致业绩下滑

事实上,科锐与飞利浦照明两家企业情况大不相同。

现在飞利浦的LED部分在整个公司的占比已经达到56%,这个比重是非常大的,并且LED这一块的营收其实是上升的,而净利下滑20%—30%,最大的原因还是传统照明的下滑速度太快。

励测检测董事长聂鹏翔分析,“飞利浦是一个全产品线和全渠道覆盖的公司,当传统照明收到冲击时,带来的影响相对比较大。科锐是一家纯LED公司,最大的收入来源是器件和照明两大部分,器件的上升空间受到了影响,因此整体营收也会出现下滑。”

相比与国内照明企业的多点开花,科锐的照明渠道比较单一,过于依赖传统零售商。在LED器件方面,过去几年的营收过度依赖中国市场。

但是随着中国LED封装企业的实力在快速提升,无论是产能规模还是技术实力,这种市场替代效应愈发明显。

考虑到LED照明市场空间比较大,科锐原本希望通过照明来改变整个公司的营业收入结构,但由于北美市场价格竞争也异常激烈,加上照明渠道没有完全打开,所以公司照明占比也是有限的。

立达信相关负责人认为,“在普通的LED灯泡等照明品类上,国内照明企业的影响力已经越来越大,特别是价格方面。而国际大厂的优势在于品牌和知名度。”

国际大厂业绩下滑,整体市场增长缓慢,也是一个非常大的外部原因。另外,他们还面临着当地相关法律和标准升级的挑战。

一方面,DLC已经进入4.0时代;另一方面,2017年1月就开始要使用Energy Star2.0版本,对于这些国外公司的市场策略和产品开发都造成很大的困扰。

聂鹏翔坦言,“相信在Energy Star2.0版本出来之后,飞利浦、科锐这些公司在市面上现存的产品都会受到巨大冲击。因为在售的符合1.0版本的产品拿不到补贴,也会对业绩构成影响。”

国际大厂受“群狼”挑战

国际大厂营收下滑,主要还是全球化市场竞争的结果。

全劲松认为,“中国企业在LED全产业链的市场竞争力正在快速提升,从上游芯片,到胶水、荧光粉、支架、金线等原材料,到中游封装,高光效、CSP、SMD、陶瓷封装、COB等,再到下游照明企业已经树立起自己的品牌,加上中国制造的人力成本优势尚存。”

而飞利浦、科锐这些国际大厂现存的优势就是品牌、先进技术、完整的专利。另外,国外厂商在汽车照明、医疗照明等特殊领域也具备明显的先发优势。

尽管中国在这些细分领域的技术水平也已经逐渐成熟,但想要得到海外市场的普遍认可还需要一些时间。

在业内人士看来,虽然中国企业对这国外企业造成了一定程度上的市场压力,但没有能够构成直接的竞争。

在聂鹏翔看来,“中国采取的是群狼战术,这些群狼个体很小,偷偷的分食了一部分市场。科锐、飞利浦相比群狼而言是大象级别的,甚至是恐龙级别的,体量是完全不一样的。”

不可否认,国内企业表现较好的很大原因是中游封装技术水平的提升,现在已经与海外巨头越来越接近,性价比也显得特别突出。

国内封装产品在应用上,无论是在国内市场还是海外市场接受程度都越来越高。此外,国内企业品牌主要集中在国内市场,海外主要集中在OEM和代工方面。

国外企业在中国市场被边缘化?

从照明这个最大的应用市场来讲,海外巨头在中国市场从来没有占据过主导优势。

芯片、封装过去是他们的强项,只要是出口市场就必须是海外品牌,但随着国内品牌的产品质量不断提高,这种替代方案越来越多,除非受制于专利约束,海外客户接受程度也越来越高。

相信大家已经注意到,今年中国企业在不断参与海外收购,其实重点就是收购这些国际大厂的技术、品牌,专利,从而形成自己的专利壁垒,因为品牌和专利就代表了市场影响力。

阳光照明中国事业部总经理陈以平认为,“外企在中国市场正在逐步失去产品的绝对技术优势,所以很多品牌的市场份额在缩小。但像飞利浦这种综合实力较强的企业,其品牌影响力尚在,短期不会被边缘化。”

目前,中国LED照明企业的品牌影响力也是与日俱增。比如,雷士照明、三雄极光、佛山照明、欧普照明、阳光照明等企业都已形成了自己的品牌溢价能力。

全劲松表示,“国外企业在中国市场正在被不断边缘化,未来中国取代国际大厂指日可待。”

“我相信,未来不光是国内市场,甚至是海外市场,指定使用国内LED厂商的会越来越多,也会越来越普遍。所以中国的LED照明企业,占领甚至说控制全球市场份额是必然趋势。”聂鹏翔提到。

在立达信上述负责人看来,最后还是要看产品竞争力。国内企业未来需要在产品上不断加强创新竞争力,不断扩大影响力。